92年出版業概況
報紙出版
廣告來源改變,從電子類轉為建築類。閱讀率從70%跌至48.9%,蘋果日報的加入而停止下跌反回升。造成台灣閱報率與廣告量降低的原因是因為有線電視的蓬勃發展、網路的興盛和報業間的削價競爭,另外又面對蘋果日報狹外資衝擊台灣報業市場,使得報業更加動盪不安。另電子報逐漸興起,台灣的報業透過電子時報將勢力擴充到大陸市場;聯合新聞網整合聯合報系的五大報,採取網頁瀏覽與高互動的社群模式行銷,自八十九年創辦起,已經在九十二年底達到損益平衡。
雜誌出版~語言類
語言類雜誌隨著資訊化的腳步,從最早的只有平面雜誌,到附加CD與VCD,之後進步到可以配合MP3學習。到92年裡,與網路連結的語言雜誌數量大增,消費者可以藉由購買的語言類雜誌所附贈的光碟連上網,藉由網路上的互動教學練習,比起自己苦苦練習默默背誦的方式,互動式教學更顯得有效率。
圖書出版
寫作新秀從網路出發,藉由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似乎成為一條出版的捷徑,有助於傳播,如果題材不夠新穎、內容不夠吸引人,也可能成為網路文學的墳場。大英百科全書在92年與遠流出版公司合作,在線上推出中英對照閱讀形式的大英簡名百科知識庫光碟,可查詢線上七百五十萬字的大英線上網站,讀者每天只要花一元就可以使用這個網站,挑戰使用者線上付費的觀念,也將數位學習的理念向前推進,將台灣出版事業轉型數位。
數位出版
過去的電子報出版可能要有出版社的背書才夠取得較多的訂戶量。在92年起開始慢慢出現個人化或是非出版業發行的網路電子報,這些電子報在網路上的訂戶量一點也不會輸給傳統的出版業。慢慢地就友人發現到,好內容不見得一定得透過傳統的出版社發報。而透過個人、團體或是網站所發行的電子報,雖然沒有經過正規的出版訓練,遣詞用字也不見得順暢,但是卻符合了網路的特性與數位出版的原創性質。傳統出版社在之後開始推出數位雜誌,將原本實體雜誌送至印刷廠輸出的檔案,透過數位化的方式呈現在電腦上,這種全新透過網路發行的方式又叫做「數位發行」,在形式上還包含不同的動態內容與互動模式,彌補紙張所做不到的任何媒體效果。趨勢專家預測,數位出版的成功並不是基於今日的讀者,而是未來的讀者,現今中上年紀的讀者比較無法習慣數位閱讀的方式。
據 OeBF 論壇統計,數位出版在成熟市場環境下確實逐年向上攀升,然而數位出版能夠成功的重點就在於網路無國界,台灣的數位出版市場並不只是單純地向台灣人銷售,而是要向其他的華文地區與全世界閱讀中文刊物的人口販售,未來才有契機。
參考資料:92年行政院新聞局出版年鑑
http://info.gio.gov.tw/Yearbook/92/
96年出版業概況
報紙出版
美國新聞學教授Philip Meyer「消失的報紙」一書,預言報紙會在2043年消失;美國南加大數位未來中心主任Jeffrey Cole的研究也顯示,報紙的衰退狀況比其他傳統媒體嚴重。之所以會有這些現象,原因是紙漿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網路媒體成為新興媒體將報業的市場大餅給瓜分,讀者日漸分眾,對於單一媒體的興趣越來越低。台灣的報業在2006年就有6大家停刊。不過在傳統報業低迷的狀況下,以聯合報為主體的聯合線上新聞資料庫,為客戶量身訂做的新聞資訊發展出一套再次獲利的新模式;中國時報還推出PDF版與口述新聞的播報供網友下載,更提供網站空間,與政大、輔大合作,由學生自己來編寫新聞電子報。蘋果日報為了擴展自己的營收版圖,成立了壹蘋果網絡,一下子就吸引許多讀者在網路上瀏覽。
以傳統紙本銷售的自由時報迎合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生活的趨勢,增加生活副刊的比重來吸引年輕的消費者閱讀報紙,藉機引進大賣場、生活用品、餐飲業的廣告,在2007年12月更開始有時尚專刊,瞄準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報業如果想要在新興的網路媒體中做出突破,必須提升自己資訊的品質,並增加報業本身的公信力。
雜誌出版~生活休閒類
2007年是雜誌停刊數量最多的一年,有十幾本雜誌停刊,有的是從平面雜誌轉移到網路上經營,有的乾脆結束營業。剩下的雜誌則極力想要保留自己的讀者群。有些雜誌在議題包裝上下了許多功夫,廣告業務也能夠利用熱門話題,結合客戶品牌創造廣告效益。AZ旅遊雜誌大幅採用置入性行銷的方式,結合活動資源行銷包裝專案,使翻閱雜誌其中也可以獲得旅遊商機。
圖書出版
第15屆臺北國際書展參觀人次相較2006年少了4萬人次,整體營業額少了1至3成。遠見雜誌2007閱讀大調查報告指出台灣民眾閱讀不盛行,也連帶影響到民眾購買書籍的支出。不過隨著部落格時代的來臨,成千上萬的部落格成為出版社開發新作家的資料庫之一。2007年有許多改編自小說的電影,帶動了許多原著的暢銷。由於大環境的景氣低迷,投資理財書小幅地向上成長。樂活的新觀念逐漸在閱眾當中傳遞,不生病系列的圖書逐漸走紅,出版社邀請許多名醫推薦與背書,並以廣告相輔,促成了書籍的熱賣。
數位出版
2007年開始數位出版的內容與我們在紙本圖書當中所知道的內容大不同,數位內容的載體轉換上隨即遇到重重困難。因為數位內容的形式多樣化,有可能只有大大小小的圖片,又可能是結構鬆散的文字,更有可能是音樂影像格式。數位出版內容沒有固定的媒介與格式,出版的時候只好藉由替代品作為閱讀器,不僅有閱讀上的問題(譬如在小小的手機螢幕上卻必須要閱讀好幾萬字的純文字小說,那可能不是一種享受而是折磨),相對於傳統的文字與紙張關係,數位出版還沒有找到適當的載體如電子紙或可以手持的電子書。目前最普及的載體就是手機,但是具有手機出版功能的手機卻沒有突破性的發展,即使是今日在日本用手機上網的人口比用電腦多。未來出現實用、好用的數位內容載體,唯有適當的介面與其相容的格式才有機會發產出對應的內容產業。
參考資料:96年行政院新聞局出版年鑑
http://info.gio.gov.tw/Yearbook/96/
比較顧客價值的意義與分析
報紙出版
傳統紙本的報紙在於購買之前的成本與代價僅在於挑選以及購買不同品牌形象的報紙,各大報所走的不同路線讓閱眾有挑選的空間。購買當時可能傳統紙本的報紙公司會配合行銷策略,如抽獎送汽車等促銷活動以提升買氣。購買之後以定期寄送相關促銷活動的資訊給閱報人,續訂打折之類的優惠可以提高訂戶意願。相較於電子版本的電子報,可能需要花錢購買高效能的閱讀器(電腦、手機),其次更需要透過瀏覽網頁的方式搜索自己想要知道的新聞,不像傳統紙本的報紙通通統一集中在一份報紙上,經由良好的分類管理,只需要閱讀就可以大略理解今日主要的新聞。
電子版本的閱讀的好處也就在能夠選擇自己想知道與不想知道的新聞,以節省閱讀與尋找的時間。電子版本的新聞還有相當快速的即時性,卻喪失了良好內容展現,出現有可能漏報的機會。電子版本的好處更在於同時可以包含文字版本與影音版本,使讀者可以下載至電腦中瀏覽。在閱讀之後電子版本的新聞可以選擇直接刪除,不會像傳統紙本的報紙閱讀過後形成一種浪費。傳統紙本報紙銷售目的可以藉由過去大量統一發送的態度轉為精緻而客製化的新聞,發送給不同地區、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消費者不同的新聞內容,更能夠吸引消費者閱讀與購買。
紙張版本報紙的SWOT分析
Strengths 優勢:
傳統報業以熟稔的技術出版資訊
Weakness 劣勢:
蘋果日報挾外資進入台灣瓜分報業市場
Opportunities 機會:
內容轉型、製作迎合消費者的內容以吸引消費者,不同年齡的閱讀層或許可以帶來不同的商機
Threat 威脅:
紙價居高不下與電子媒體的興盛
分析報紙的市場區隔
在民國82年有最高的報紙普及率57.78%,在那之後逐年下降,一直到民國96年達到一個新的低點26.60%的報紙普及率。就閱讀報紙者選擇之版面觀察,閱讀社會類之比率最高,為48.1%,其次為影視娛樂類32.9%,再其次為時事評論31.7%,其餘如政治類、財經類或家庭生活與保健類比率亦在20%以上。根據前文的分析,綜合了景氣低迷、資訊多元化(電視媒體與廣播媒體播報的新聞),以及外資蘋果日報帶進來的衝擊,使得傳統紙本報紙的銷售一直呈現負面成長。依然可以從統計數字上確定的是閱眾在閱讀新聞主要的訴求依然在獲得社會的新聞為居多。在市場差異與銷售未來性上,傳統的紙本報紙在面對市場上閱眾不同的喜好,開始逐漸轉型,就如前文所提及的自由時報,迎合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生活的趨勢,增加生活副刊的比重來吸引年輕的消費者閱讀報紙,即使報紙的銷售量降低,也能以精緻的方式去發展。
雜誌出版
傳統紙本的雜誌出版在於購買之前的成本是消費者必須到大賣場或是書店去翻閱抑或在無法翻閱的狀況下購買自己想要看的雜誌。在購買的當下雜誌或許可以配合廠商的活動搭配贈品的發送。購買之後雜誌或許可以配合商品的促銷訂閱不同份數的雜誌。
電子版本的雜誌使用網路的介面讓消費者在網頁上購買,讓消費者不必出門就可以購買雜誌,同時也一併提供試閱。電子版本的好處在於他提供了動態以及互動的模式,並結合了影音媒體,使得電子版本的雜誌讓消費者更願意去投資。在使用成本上,消費者必須具備中高效能的閱讀器(如電腦與高顯示效能的螢幕、播放媒體等),在閱讀後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保存,數位格式的電子雜誌檔案格式大小都不會太大,更方便於傳遞、分享,可以提升個人與群體的社會關係。
電子版本雜誌的SWOT分析
Strengths 優勢:
結合數位影音與動態畫面,輔以互動的方式
Weakness 劣勢:
需要配合較高效能的電腦,台灣市場以微軟為主的系統標準,並沒有所有的電腦使用者都可以閱讀電子版本的雜誌,檔案格式的通用性需要再考量
Opportunities 機會:
即將推出的PDF版本能夠結合FLASH與影音,使得雜誌的多樣性提升
Threat 威脅:
電子版本的雜誌還不是主流
圖書出版
傳統的紙本圖書出版,購買之前消費者或許得先研究一下哪一些書店有折扣、甚麼時候有促銷,消費者也必須到書店去一本一本翻閱(或許消費者很享受這樣的過程),可以藉由翻閱選擇自己是不是要購買該書,但是也比較花時間,同時書店的經營也需要水電的支出。在購買之後書本裡面通常會有讀者回函可以讓消費者填寫,並且提供換書的功能。電子書的形式藉由不同的載體如互動式CD光碟與百科全書、電子字典等,一般的圖文電子書使用電子檔案格式傳遞,在現在還不是非常的發達,或許已經具備了方便搜尋的條件,但是在現在有甚麼樣的電子書的傳銷與廣告方面可能還需要再做提升。在購買之前得先曉得有那些廠商與公司有在提供電子書,再於其中去挑選中意的書籍,閱讀的當下可能免不了要遇到的問題依然是載體,除了電腦與螢幕之外,可能還得購買CD光碟甚至是特殊的載體如電子字典或手機、PDA等不同的形式。在購買之後的閱讀也會遇到的瓶頸是小型的載體擁有比較難以閱讀的特性,尤其是手機上的小螢幕,雖然現在有螢幕越做越大的趨勢,但同時也代表的是手中輕巧的載體是不是也有可能變得笨重?另外在近幾年發展出觸控式的概念提升了閱讀的不同的形式,使得在PDA手機上閱讀書籍也能藉由手指的滑動達到翻閱的效果。
紙本圖書的SWOT
Strengths 優勢:
閱讀習慣未改變
Weakness 劣勢:
電子版本書籍逐漸流行
Opportunities 機會:
搭配電子版本的書籍販賣選擇相輔相成的模式共同成長
Threat 威脅:
紙價上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